专家解读 | 子宫内膜容受性分析对高龄RIF患者ART结局的影响评估

发表时间:2025-07-15 09:07:56

导读

本期文献解读邀请上海慈弘妇产科医院辅助生殖中心主任陈佳㑳解读“子宫内膜容受性分析在高龄患者辅助生殖技术结局中的作用评估(Assessment of the Role of Endometrial Receptivity Analysis in Enhancing 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Outcomes for Advanced-Age Patients)”,本研究于2024年6月在Cureus期刊上发表。

 

 

 

解读专家

 

图片1.jpg 

 

 

研究背景

 

当代生育年龄的普遍推迟使高龄妊娠成为女性不孕的重要风险因素。现代社会中,随着女性的生育年龄不断延后,高龄妊娠已成为辅助生殖领域的重要议题。反复种植失败(RIF)是高龄患者面临的主要挑战,母体年龄增长不仅导致卵母细胞质量下降和胚胎染色体异常率升高,更与子宫内膜容受性衰退密切相关。尽管卵母细胞捐赠和PGT-A已部分解决高龄相关的卵巢问题,但子宫内膜老化仍显著影响着床率与妊娠结局 。

 

子宫内膜容受性分析通过识别个体化植入窗口(WOI),指导个性化胚胎移植(pET),能够显著改善反复种植失败(RIF)患者的妊娠结局。

 

图片2.jpg 

 

本前瞻性研究结合卵子捐赠和PGT-A技术,评估子宫内膜容受性分析指导的pET能否改善高龄RIF患者的ART结局。

 

 

 

研究方法

 

研究采用三组对照设计,接受ART的不孕症患者根据卵母细胞的来源分组:

1. 研究组与对照组1:接受供体卵母细胞治疗的35-45岁患者;

2. 对照组2:接受自体卵母细胞治疗的28-34岁患者。

 

研究组(122例):接受PGT-A和子宫内膜容受性分析的患者,年龄35-45岁,平均年龄为40.5±3.7岁(使用供体卵母细胞)根据子宫内膜容受性分析结果进行pET整倍体冷冻囊胚。对照组1(132例):接受PGT-A的患者,年龄35-45岁,平均年龄为40±4.2岁(使用供体卵母细胞)在P+5进行FET整倍体冷冻囊胚。对照组2(36例):接受PGT-A和子宫内膜容受性分析的患者,年龄<35岁,平均年龄31.6±2.2岁(使用自己的卵母细胞)根据子宫内膜容受性分析结果进行pET整倍体冷冻囊胚。


图片3.jpg 

点击查看大图

 

研究结果

 

三组在年龄、病史、生活习惯、手术史等方面无显著差异。供卵者的促卵泡激素(FSH)和抗苗勒管激素(AMH)值在研究组和对照组1之间相似(表1)。然而,在对照组2中,FSH和AMH值与卵子供体组相比略有变化(表2)。各组的周期特征和胚胎学数据大致一致,未观察到显著差异。


图片4.jpg 

1:生殖参数:

研究组与对照组均值比较

 

图片5.jpg 

2:生殖参数:

按患者年龄划分的研究组与PGT-A和子宫内膜容受性分析组均值比较

 

根据意向性分析(ITT),研究组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07),且相较于对照组 1,研究组的胚胎着床率(p=0.0009)与活产率(p<0.0001)均呈现统计学显著提升。研究组与对照组 1 在生化妊娠率(p=0.90)及临床流产率(p=0.065)方面未发现显著差异。


图片6.jpg 

3:一年随访期内首次胚胎移植的生殖结局:

研究组与对照组1的ITT分析

 

根据ITT分析,研究组与对照组2在妊娠率、着床率、活产率、生化妊娠及临床流产率等指标的比较中均未发现统计学显著差异。相较于年轻患者,高龄患者的种植窗(WOI)更易发生偏移。两组间容受期后占比无显著差异,但高龄组容受期前比例显著升高。


图片7.jpg 

4:一年随访期内首次胚胎移植的生殖结局:

研究组与对照组2的ITT分析

 

图片8.jpg 

1:高龄患者与年轻年龄组子宫内膜容受性偏移的发生率及类型比较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通过严格筛选整倍体胚胎以排除胚胎因素干扰,采用子宫内膜容受性分析指导的个性化胚胎移植使研究组获得显著优势,122例移植周期中临床妊娠率达77.9%(95/122),显著高于对照组1的57.6%(76/132)(p<0.001)。研究组的着床率为54.1%,对照组1为35.5%;研究组活产率为71.3%,对照组1为39.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些结果表明,子宫内膜容受性分析不仅支持成功着床,而且还确保正常着床和蜕膜化,从而降低研究组的妊娠并发症和临床流产率。

 

本研究对子宫内膜容受性分析结果的进一步分析显示,在高龄患者中,与年轻患者相比,种植窗偏移比例更高,容受期前在高龄患者中更普遍。提示利用子宫内膜容受性分析精准定位种植窗从而提高妊娠成功率的在高龄患者中的重要性。值得注意的是,研究组(≥35岁)与对照组2(<35岁)的生殖结局无统计学差异,提示子宫内膜容受性分析指导的pET可使高龄患者达到与适龄人群相当的妊娠成功率。

 

本研究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RCT的受试者招募层面。ART的高昂费用对受试者招募构成重大挑战,可能影响研究结论的普适性与临床推广价值。未来需开展更大规模的RCT研究,重点扩大<35岁年龄组的样本量,系统比较传统胚胎移植方案与子宫内膜容受性分析指导的pET在PGT-A筛选胚胎中的应用差异。

 

但瑕不掩瑜,本研究充分说明,在子宫内膜容受性分析指导下的pET显著改善了高龄RIF患者的妊娠率、着床率和活产率,帮助高龄女性的生育成功率接近年轻群体。

 


分享到:
杭州市钱塘新区下沙街道元成路199号A幢1508室
0571-87097056
yuyuan@hzyuyuan.cn